智造赋能
数创未来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2025-09-09青岛再部署!“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10+1”青岛再部署9月3日,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市委书记曾赞荣主持会议,他指出:我们要锚定目标任务,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持续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实项目招引建设,不断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赛道,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优质企业群体,保障政策、资金、人才、场景等要素资源供给,努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产业格局和经济生态。这一变革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青岛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经济大省山东的“强龙头”,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正是回应时代呼唤、顺应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围绕“10+1”重点产业方向,青岛将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持续发力、久久
-
#行业动态2025-09-03山东先进制造业集群+1!“AI力量”点燃“青岛制造”“青岛制造”再进一步。7月28日,山东省工信厅官网公布2025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青岛市人工智能集群入选。这也是继青岛仪器仪表集群、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之后,青岛所拥有的第四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此次入选是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力的见证,是城市前瞻布局的显著成果。根据《IDC全球AI市场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突破2.3万亿元人民币。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竞相布局的战略领域,是全国前排城市的共同选择。在这一竞争格局中,青岛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发展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进行重点布局,并依托发展优势走到前列。一方面,青岛提前“起跑”,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城市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截至目前,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超过300家,营业收入突破720亿元,正在抓住风口进行冲刺。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意味着城市的产业受到了认证,未来的发展动力将被进一步点燃。设定目标、布局未来,
-
#行业动态2024-04-15以“更新”“换新”提升青岛制造业发展质效“以旧换新”已成热词。3月7日,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也于近期出台。从中央到地方释放出加快设备更新、以旧换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赋能加力的鲜明信号。
-
#行业动态2024-03-26热点聚焦|物联网在2024年可能发挥哪些作用?预测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惊人的640亿台,其中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在IT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
#行业动态2024-03-18又一百亿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30GWh动力电池的产能,产品类型包括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三元材料动力电池。
-
#行业动态2024-02-26总投资754.85亿元!32个港口大项目:青岛提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据统计,32个项目涵盖了码头建设、原油仓储、粮食仓储、高端航运服务、产城融合等领域。其中,2023年建成投产项目14项,总投资128.35亿元;目前续建项目7项,总投资约105.5亿元;2024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1项,总投资521亿元。
-
#行业动态2024-02-19智造领域“诺贝尔奖”颁出!宁德时代两家工厂荣获工业4.0奖继连续三家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评选的“灯塔工厂”后,宁德时代的智能制造能力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水平再次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
#行业动态2024-02-01“工业3万亿”彰显“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广东靠制造业起家,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如今走向世界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无人机、5G手机等,强大的制造业是支撑广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并且成就了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地位。
-
#行业动态2024-01-29面对供应链大变局,中国制造真正的对手,是谁?全球化已经进入了局部加速的周期。产业外迁东南亚,发达国家工业回流,以及各个国家劳动力结构的变迁,正在推动形成全新的分布式制造格局。与此同时,美国意图“去风险化”,为了建立所谓的第二套供应链所采取的动作越来越多。